安全常识

董清泉:中国近年来的独立旅行者缩影(1)_社

2023-01-18栏目:旅游
TAG: 游客  出境  旅游
导语

那是她第一次出国旅游。他们是一批扛起背包跨越国界的新中国游客。不论是实惠的背包客或是比较高端的自驾游,独立出国游的人数没有一个官方统计。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中国的出境游将会从1995

林丽

身着民族服饰,穿着一双结实的登山鞋,手持新颖轻巧的佳能Ixus数码相机,董清泉用镜头记录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一幕:一群尼泊尔大学生与大路被全副武装的警察僵持。

那是 2005 年。自今年早些时候贾南德拉国王解散议会并恢复内陆喜马拉雅国家的君主制以来,街头抗议活动一直如火如荼。

董清泉不是国际记者,她只是一个游客。 那是她第一次出国旅行。 与普通游客不同旅游背包客,她并没有躲在酒店里。 “我觉得旅行就是亲身体验当地人,我想多和当地人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关心什么。”董清泉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从那一年开始,董清泉每年都会出国旅游两次。 过去两年,她先后访问了泰国、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和朝鲜。

与海外印象中刻板的中国游客不同,28岁的董清泉不跟团,不被导游牵着鼻子走,不疯狂光顾礼品购物点。 她自己规划安排行程,积极学习他国文化甚至基本的交流语言,关注当地时事。

来自北京、建筑设计专业出身的董清泉,是近年来在中国涌现的一批自由行者的缩影。 他们是一群背着背包过境的新中国游客。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轻、都市人、单身、有专业培训背景、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其中不乏女性。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超过1950万中国人具备长途旅游的能力。

这份题为《中国游客:市场分类研究》的报告将游客按照旅游心态分为五类:挑战者(22%)、亲子游客(13%)、游客(18%)、出走者(25%)和近距离旅行 (22%)。

报道对挑战者的面貌是这样描述的:有的已婚,但如果未婚,则很可能独居; 大专以上学历,收入高; 拥有汽车、数码摄像机、信用卡; 能说流利的英语; 年龄介于 25 岁至 34 岁之间。

挑战者的旅行风格喜欢亲身探索和体验不同的文化,独立,不使用向导,更喜欢与当地人打成一片。

至于离家出走的人,报道描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比较低,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远行探险愿望。 他们不介意路上的艰辛,避开游客多的旅游区,喜欢潜水、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

所谓挑战者和逃跑者,包括那些聚集在“驴友”网络中,喜欢背包自由行和个性化旅行路线的人。 众多“驴友”网站为他们提供交流旅游经验、攻略、寻找旅伴和最新路况信息的平台。

这些“驴友”网站主要以国内航线为主,但近年来境外游的分享文章越来越多,多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尼泊尔、印度、韩国、俄罗斯等。 这表明,有经验的国内背包客已经开始跨越国界,去更远的地方旅行。

拥有5年多自驾游经验的石宇今年第一次组织越野自驾游。 中国自驾网创始人计划“十一”假期前后带十几个人去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 她坦言,这是一种高端的旅行方式,每人支付了3.7万元参加了这26天的行程。

旅游背包客

她说:“这次主要是探路,我们不想只是玩,还想多了解一下目的地的原生态,所以还请了一位人类学家同行来做研究。”

无论是实惠的背包客,还是相对高端的自驾游,目前官方并没有统计出国自由行游客的人数。 中国国家旅游局的出境旅游数据基本来自797家(截至2007年5月)经营出境旅游团的国际旅行社。

这些旅行社数据显示,2006年出境旅游营业收入261.05亿元,同比增长35.99%,占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总额的19.1%。 全年组织出境游843.02万人次,其中出境游408.74万人次,同比增长30.73%; 赴港澳434.28万人次,同比增长18.33%。

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从1995年的500万人次激增至2020年的1亿人次,成为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

中国出境旅游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并在过去几年掀起了一股中国游客的热潮。 不过,驻德中国出境旅游研究项目主席、《中国出境旅游》一书作者沃尔夫冈·格奥尔格·阿尔特教授表示,从今年开始,西方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人的“兴奋”期待市场逐渐消失。 向上。

西方业内人士高估了中国出境游客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潜力。 “现在他们不相信有这么大的数量。目前,中国游客主要为周边国家带来经济影响,”他说。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谢思明也表示,港澳旅游占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70%。 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家允许散客申请入境许可,不需要通过旅行团参观,属于相对自由的出入境政策。 提供便利。

目前,约有10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协议,中国游客通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团旅游。 这样安排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防止公民持旅游签证非法逾期滞留国外。 保证团员按行程安排来回是旅行社的责任。

一些“目的地”国家也允许个人旅游签证,马来西亚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向中国游客签发的签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 马来西亚驻北京旅游局局长郑启贤表示,自由行的中国游客是重点目标之一。 他说,自由行的人更喜欢“深度游”和个人爱好,比如潜水、高尔夫、热带雨林探险等,为单一活动选择一个目的地,而且,他们乐于为行程花钱。兴趣。

董清泉说,出国旅游,时间和金钱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签证。 她说:“申请签证的时候,特别是想去发达国家,心理上会有障碍,感觉人家会以各种理由拒签。”

对于自驾游的石宇来说,办汽车过境证比办签证还难。 她说,为了不让这些麻烦的证件困扰自驾出国旅游,“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先飞到目的地,在当地租车。 这种方式最适合自驾游市场成熟的欧洲,A点和B点都可以租车,也很方便。”

国外旅游经营者和研究人员对中国游客的评价,大多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波又一波的旅行团。 中国游客给外界的刻板印象包括:不成熟、贪图廉价和表面的旅游套餐、购物狂、不礼貌、不尊重外国文化和习俗、缺乏与当地人的交流、过度依赖导游等。

为此旅游背包客,去年底,中国政府专门编制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指南》,提醒公民出境要注意形象。 或许可以想象,随着中国挑战者和外流人数的不断攀升,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刻板印象也将发生改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本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专供新浪使用。 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友情链接: 常识百科 常识问答精选常识 常识经验
百度地图

Copyright © 2017 安全常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anquanchangshi.com 渝ICP备20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