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IT卖场遭遇转型困境:深圳华强北、北京的
来成都做数码生意已经5年的陕西人吉松正在百脑汇一家商铺前和人聊天。”吉松感慨,电脑城里三个看似要买东西的顾客,其实有两个都是来比价的。在成都百脑汇办公室,总经理张启宏一见成都商报记
从磨子桥到跳伞塔一带,是知名数码商圈,云集了百脑汇、数码广场、电脑城等传统数码商城等IT卖场。 从2003年到2010年,这里的人气不断攀升,一大批商户凭借2米柜台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近年来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网站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市民消费习惯的转变,曾经光鲜亮丽的“科技街”面临转型困境.
成都商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事实上,无论是深圳华强北,还是北京中关村,就连以IT数码产品着称的中国一线城市成熟商圈,也在经历着这样的情况。痛苦。
百脑汇
2013年410家门店,2014年350家门店
与 2012 年相比,2013 年笔记本电脑销量下降 30%
成都数码广场
2014年上半年销量较2013年同比下降5%
新世纪电脑城
2013年180家门店,2014年150家门店
东华电脑城:超70%笔记本商家退出
两种驱动力正在扰乱 IT 市场。 一方面,台式PC的趋势已去,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兴起带动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崛起。 目前,大部分PC及配件厂商都面临业务下滑甚至陷入生存困境;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将实体店消费转变为网上购物。 ,严重冲击着传统电子商城的经营模式。
案例A:3个顾客好像要买东西,其中2个是来比价的
九月初一个普通的下午,成都磨子桥数字IT商务区。 来成都从事数字业务五年的陕西人季松,在百脑汇的一家店前与人聊天。 与店内其他店铺一样,设有各式各样的数码产品专柜,但光顾的顾客寥寥无几。
这一幕是成都传统IT卖场人气加速下滑的缩影。 2009年7月,季松来到成都百脑汇。 季松回忆说,第一天上班虽然不是周末,但店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人气旺盛的带动下,季松上班第一个月就拿到了6000多元的工资,其中5000元是笔记本电脑的销售提成。
正是在这一年,淘宝商城为网购者策划了一个购物节——“双十一”。 此次活动最终成交额约为5000万元,在当时并不亮眼。 然而,在随后的2010年“双十一”中,淘宝创造了9.36亿元的单日交易额,震惊了整个电商行业。 去年“双十一”,淘宝商城和淘宝网的交易额达到了350.19亿元。
电商越来越火爆,而传统IT卖场逐渐降温。 “2010年后,门店销量逐渐下滑,月销量从200多台下降到180台,再到160台,每年都在慢慢下降。” 季松透露,去年8月,单店销量下降到130台左右;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8月,单店月销量仅为60多台,同比锐减50%,不足5年前的1/3。
“现在生意越来越差,每月成本接近6万元。” 季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今年春节过后,门店员工从8人减至4人,工资约3000-4000元,人工成本约2万元,店铺月租金约3万元。
“以前十几个人都忙不过来,一个业务员跟客户沟通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而现在,一个业务员坐下来跟一个客户可以谈半个小时。” 季松感慨道,电脑城三个人看着有两个顾客,看似要买东西,其实是来比价的。
案例B:商店一年换三个老板比换电脑还快
姜峰,30多岁的成都人,自称是成都百脑汇的“老人”。 2003年,他在百脑汇开了第一家专卖台式组装电脑(又称DIY电脑)的店,店面只有25平米。 ). 据他介绍,他家附近的一家电脑店今年换了三位老板,“更新速度比换电脑还快”。 最辉煌的时候,江枫拥有3家店面,总面积75平方米,每天安装电脑10多台,一个月至少装400台电脑。
记者发现,在笔记本卖场,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利润在200-300元,“亏本赚”的情况也很常见。 例如,一台戴尔官网标价4299元的电脑,在百脑汇一楼戴尔笔记本专柜被销售人员报价为3800元。
2009 年,市场研究公司 IDC 报告称成都数码广场组装电脑在几楼,当年第二季度全球台式机销量下降了 17%。 在随后的几年里,台式电脑的销量持续下滑。 IDC预测,到2017年,全球台式机市场份额将缩水至6%。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江枫的店也受到了影响。 “店面早就缩到50平米了,月销量只有150-200台。” 江枫表示遗憾。
业内人士认为,台式电脑市场饱和度趋于增加,卖家数量增加,同行竞争加剧。 与此同时,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迅速占领市场,瓜分台式电脑的市场份额。 此外,电子商务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姜峰认为,虽然台式电脑的性能下降明显,但只要专注于服务,就有机会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实体店提供的上门组装、维修等服务,是与电商竞争的最大筹码。”
现实:减租20%,仍无新IT经销商入驻
在成都百脑汇办公室,总经理张启红见到成都商报记者时感叹,“电商冲击太大,低价竞争激烈,门店经营难度大。” 据他介绍,仅今年一年,百脑汇的商户就流失了60多家,减少到350家左右。其中,笔记本和DIY电脑组装两大品类受影响最大。 单单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额,2013年全店比2012年下降了30%,电脑配件和DIY组装台式电脑业务的占地面积从原来的两层“瘦身”到一层。
无独有偶,新世纪电脑城相关人士也透露,今年门店数量从180家减少到150家左右,在扩张精品门店的同时,淘汰了一些亏损门店。
张启宏告诉记者,该店也推出了降低租金等措施来“救市”,但在减租20%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新的IT经销商入驻,一些老商家创业十余年悄然退出。 市场,转向其他业务。 “像‘双十一’这样的电商活动日,消费者不出门就能贡献百亿销售额,但门店人气却一直在下降,现在平日只有1.5万人,2万人以上“周末。最鼎盛时期,店内每天有36000人次。也就是说,目前周末的客流量只相当于2010年之前的日客流量。” 他说。
与百脑汇一样成都数码广场组装电脑在几楼,同样位于传统IT数字商圈磨子桥的成都数码广场,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了5%,”成都信商集团、成都数码广场董事长唐立新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坦言。 2010年新商集团成立后,数码广场对集团的贡献越来越弱。 2010年之前,IT门店销售额占集团营业收入的70%; 但在四年后的今天,它只占 15% 左右。
在号称“成都电脑第一城”的东华电脑城,记者看到,大门两侧近50家门店被安防设备占据。 乍一看,他们还以为是安防器材市场。
一家安防器材店的老板王先生说,他在这里卖安防产品已经有10年了。 据他回忆,去年之前,80%以上的街道都是笔记本电脑。 一年多来,笔记本电脑厂商不断退出,越来越多的安全设备厂商进入。
据记者粗略计算,在东华电脑城金门大街的近50家店铺中,目前销售笔记本电脑及相关产品的店铺仅有4家,占比仅为8%。
转型:百脑汇引入餐饮业务,数字广场布局多元化
“商店必须改变。” 张启宏脱口而出,今年6月以来,成都百脑汇斥资900万元,对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四楼门店进行了改造,从电梯改造到地板、天花板、店铺隔断装修,将整层楼“改头换面”,变成可容纳18家餐厅的“台北东区”美食城。 预计9月底试运营。
“去年下半年引入VillageBase和汉堡王后,店面情况有所好转。” 张启宏解释说,经过餐饮小试,公司决定对业态进行重大调整。 记者了解到,除了成都百脑汇改造外,厦门、广州、惠州、大庆的百脑汇也将进行整顿,增设“台北东区”美食城。
张启宏还介绍,百脑汇正在开发“六代店”。 例如,即将在武汉开设的新店将以精品店为主,各品牌全系列产品集中展示和销售。 此外,除了精品店和美食广场,苏州新店还将包括时尚服饰业务,成为综合性购物中心。 经过两个城市的试点,成都百脑汇未来有望成为综合性购物中心。
成都数码广场的改造更早了一步。 唐立新告诉记者,早年新商集团的成立是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做出的改变,实体店的业绩大不如前。 目前,鑫商集团已成为集房地产开发、电子电器销售、IT产品销售、电子商务、软件及游戏开发等为一体的集团企业,在成都、昆明、重庆等城市设有投资业务和分支机构全国各地。 公司。
“新商集团成立后,IT门店不再是主营业务,目前集团旗下的商业综合体、房地产等业务的业绩均高于门店。” 唐立新认为,集商业街、家电卖场、百货商场、IT卖场等为一体,集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是单一IT卖场的发展方向。 来年,新商在河南郑州占地1000多亩的商业综合体即将建成开业。 此外,唐立新还计划在成都开设第二家门店,走的是综合路线,但目前并未透露具体细节。
虽然传统门店进入低谷,但并不意味着IT业务将被抛弃。 据唐立新介绍,数码广场顺应市场变化,增加了4G、智能家电等通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数码广场为重点商户提供了数千万的金融贷款,以缓解商户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与此同时,唐立新还大刀阔斧地创新拓展了数码广场的自营品牌,“以佳能为例,数码广场50%的佳能品牌都是集团自营的。”经营移动4G营业厅,自营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稳定IT店的销售。
记者手记:时代在变,但要继续前行
2004年之前,外地人如果第一次来成都,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科技街”。 那条街上有几家大型数码产品商店。 您可以买到所有您梦寐以求的电脑和相机,也可以找到所有类型的电脑配件。 而且会砍价的话,货比三家都能找到最便宜的宝贝。 对于四川人来说,他们的第一台电脑就是在这条街上买的。
十年后,百脑汇、数码广场、新世纪电脑城……这些标志性的店面还在。 从外面看,这条街依然熙熙攘攘。 然而,当你走进店里,你会发现你买第一台电脑的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撤了,店里不再拥挤。 说起成都,很少有人会提到这里的不同。
每一条街,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正如一位老商人所说:“无论店家卖什么,消费者喜欢什么,都必须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