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党员干部如何应对新形势可能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

2023-01-20栏目:学习
TAG: 党内  政治  党员
导语

由此,通过进一步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从五个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实保障。

新形势下,我国党员干部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那么,党员干部又该如何应对新形势可能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呢?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的政治生活的若干方针》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修养、成长的实践平台。 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为党员干部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党员干部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进一步领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从五个方面认真学习党内政治生活,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实保障。

一、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史可以证明,党内不乏有这种党内政治生活的党员干部。 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是塑造党员干部的有效途径。 一名党员干部能否实现健康成长,与其是否经过党内认真、科学的政治生活训练密切相关。

建党之初,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政治生活方针的贯彻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党的权利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基本得到保障。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人的“宗法制”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主观武断、批评庸俗等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员干部的发展。 自己成长。 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党内政治生活。 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他们提出“党内生活要政治化、科学化”的主张,为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指明了方向。

遵义会议恢复了党内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集体讨论、集体领导的新局面,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延安整风在党内形成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三种优良作风。 确立“前车后书、治病救人”的方针和“严批评宽处理”的方针,为党员干部的成长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形式和合理的价值取向. 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完善党委制度》、《党委工作办法》等一系列决定,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使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不断成长。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健康运行,形成了有利于党员干部团结奋进健康成长的外部氛围。 此后不久,由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缺乏有效的制度维护,时有失常。 致使广大党员干部被迫停止在​​党内的政治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优秀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党内政治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开始步入规范良性轨道。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纲领》(以下简称《纲领》),有力地保证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 随着《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党不断激发了有利于党员干部成长的创造活力。 随着领导干部终身制的打破和党员干部权利规定的恢复,党员干部开始快速成长,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纯洁性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内政治生活在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派对。 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历了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 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触动,党性得到了提升。 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平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寻求新形势带来的有利条件,才能不断成长。

二、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成长实践的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完善,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了良好空间。 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改造、管理和监督作用。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为党员干部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严治党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有利保障。 “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做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做起”。 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全党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意志统一,个人心情舒畅,热闹非凡的政治局面”。 这是党员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 可以说,“通过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发挥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只有坚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实现干部廉洁、政风清明。

马克思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不仅是群居动物,而且是在社会中只能独立自主的动物”。 根据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人可以逐渐形成一套行为习惯,用来指导后续的行为过程。 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员干部党内实践的总和,是党员干部锤炼自我的重要练兵场,也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实践平台。 在现实政治生活的互动实践中,无疑是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严肃党的生活,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党员干部,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有利于营造健康成长环境,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快车道。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党员干部政治化

人的政治化是“人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渐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动态过程”。 虽然“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但并非天生具有政治意识,也不是具有正确处理复杂政治事务的知识和能力。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或政治行为模式需要经过人的认知过程。政治化,即政治社会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社会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个人的政治化和党员的党化。政治现象,掌握参与党的政治生活的各种技能;还要求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政治角色,增强政党的群体意识,根据自身的特殊性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政党行动。可以说,程序加入的入党只是党员干部得到党组织认可的第一步。 党员干部成长的更深层次目标是具有党员意识,能够按照党组织的要求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特别是在政治活动日益复杂化、专业化的今天,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形成健康的政治心理和党性意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具有更高的政治化水平。

那么,如何推动党员干部政治化、党化,从而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本领呢? 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的形成、党性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形成强大的内在决心。 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党员干部政治化、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反而可能导致政治化、党化进程的失败,形成党员干部成长的障碍。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强化党员干部主体地位

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主体自觉程度、权利义务是否得到充分保障、能否参与党务和党的管理活动等方面。 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和满足。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实现主体地位的实践平台。 党员干部虽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但理论上是主体,并不等于实践上的主体。 党员干部处于特定的现实政治关系中。 作为政治行为者,要想实现政治主体性,前提是在符合政治运行规则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具体的政治行为,即能够接受和遵守政治运行规则. 他们可以在政治规则范围内自由、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从另一个角度看,党员干部只有按照党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才能真正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有效提升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也就是说,党员干部只有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体现主体地位。 反之,如果党内政治生活变得不正常,则可能表现为党内政治规则的约束力下降,党成为一个松散的“自由人民俱乐部”; 、党员不能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证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不仅可以规范党员干部的成长过程,也意味着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这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他们的健康。 增长提供了上涨空间。

(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党内生活可以使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组织之间充分沟通交流,保证必要的权威和秩序,使党​​组织更具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政治生活常态化,可以保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可以保障党员干部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提高党内公共事务参与度。 热心事事,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相反,如果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员干部就会失去体现主体地位、展示主体能力的实践平台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保证党员干部认真接受组织教育。 通过充分的党性教育和实践培训,使党员干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保证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 消除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的懈怠或随心所欲; 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可以保证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党的政策制定,及时了解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既能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又能提高决策质量。的党员干部。 贯彻党的政策的自觉性。

严肃党内生活,就是处理好党内各种关系,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参与党的各项建设,党内权力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 严格遵守领导与服从关系,普遍遵守党规党纪,维护了组织权威,有效实现了党的团结一致,营造了良好的党风。提高党员干部积极性,促进党员干部自身成长。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证党员干部健康成长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锻炼党性的基本平台。 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干部不断接受思想洗礼,扫除政治尘埃,党性逐步增强,觉悟不断提高,从而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一)创新拓展思维活动,大力提高党内严肃政治生活的科学化水平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长期工程,党内政治生态是衡量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重要标准。 为此,要加强战略思想,立足全面从严治党,从战略高度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避免党内政治生活疏离,确保服从、民主、执行、团结的原则。

党内严肃政治生活属于党自身建设范畴,必须在党的建设大局中把握。 从而加强系统性思维,从党内生活这个大体系中准确定位党内政治生活。 也就是说,这条主线贯穿于党内严肃政治生活,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依托于此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内严肃政治生活要顺势而为,自觉摒弃人治思想和运动式治党的不良影响,着力树立和加强法治思想,自觉以法治促法治. 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底线思想建设,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从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决守住底线,即“四个服从”的政治底线、“以党性为本的统一”的团结底线、“讲真话”的底线并且不说谎”。 在此基础上,不断激励自己健康成长。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刻把握党内严肃政治生活的基本关系

毛泽东曾经明确提出,党要有实力,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 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离不开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民主必须把集中作为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 此外,要注意民主集中制适用范围的科学划分。 从本质上讲,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组织制度。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具体组织制度的实施。

坚持民主集中制,即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扬民主,注重集思广益,又要科学决策,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一方面,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调动党组织内每一位党员干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事先议、重大决策落实。第一的。 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确保党员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始终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维护权力正确方向,实现决策价值最大化。

在实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一要正确处理党的代表大会、党委、常委会的关系。 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过程中,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也应相应完善。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权力过度集中的局面。 三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干部权益,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使公权力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进一步规范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价标准和程序。

(三)从严治党,着力增强党内主体严肃政治生活意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严明纪律是全党统一意志、步调一致、齐头并进的重要保证。 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因此,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铁的纪律摆在一切事业面前。 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员干部交往和有效互动的党内公共领域。 党内政治生活可以扫除党员干部思想上和行动上沾染的“灰尘”,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优良传统,自觉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 另一方面,认真对待党内政治生活,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 ”反映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而且,职务越高,职务越重要,入党时间越长,标准越高,自律越严。

依法治党、党规既是约束党员干部行使职权履职的“金箍棒”,也是党员干部成长道路上的“安全带”。 营造有利于从严治党的文化氛围,形成全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强化党员干部对制度的认同和服从,使从严治党成为自觉意识。 注重加强纪律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时刻把纪律放在前面,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同时,加强纪律监督检查,确保党员干部认真、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听党话、跟党走,贡献发展、谋效益。为群众。

(四)提高制度化水平,有力激发党内严肃政治生活的持久动力

实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保障党员干部健康成长,需要认真对待党内政治生活。 真正让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从严,推动良好政治生态的重建和维护,必须在促进常态化、长效化上持续发力。 这就要求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 这是新常态下引导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修养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党员干部成长的最直接、最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在这一点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党内政治生活,是时代使然,更是法律使然。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以严格严格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党的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并利用法律法规的力量来保障和激发党内严肃的政治活动。 为从根本上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生活的制度基础才能得到保障。 把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必须把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纲领》等党章规定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让知识起到指导和指导作用。推动行动。 同时,可以总结和完善民主生活会的新实践、新认识、新经验,将其提升为理论,转化为制度,进而指导实践,从而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为党员干部成长创造效益。 健康)状况。

(五)加强党内监督,切实筑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坚固屏障

邓小平曾指出,在中国,谁有权犯大错误? 就是中国共产党。 错误的影响最大。 因此,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员干部也要接受监督。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条例》)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制度化党内监督,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对象和内容,设立专门监督机构,这是着力完善党内监督的有效举措。 《条例》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完善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表明党内监督无禁区、无疆界,为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强化检查监督力度和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检查监督措施和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检查监督中出现的偏差。 《条例》的实施。 此外,信任激励可以与严格监管相结合。 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监督,促使党员干部认识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责。 调研,从根本上保障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



友情链接: 常识百科 常识问答精选常识 常识经验
百度地图

Copyright © 2017 安全常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anquanchangshi.com 渝ICP备20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