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网络营销上火了什么,那一定是微电影
本人对微电影也关注很久,笔者认为微电影不同于商业化的影视大片,也不同于视频短片,它的营销手段与效果评估也与微博等类似,是介乎于代表大众言论的微博与商业影视作品中间的一个新媒体网络化
2011年网络营销火的一定是微电影。 春节前,我参加了一个网络营销会议,与会者畅谈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方式的发展趋势和营销评价。 微电影是指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状态观看的影视作品。 我也关注微电影很久了。 我认为微电影不同于商业大片和视频剪辑。 其营销方式和效果评价也与微博类似,介于微博代表舆论之间。 一种介于商业影视作品之间的新媒体网络营销方式。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微电影完全是企业的影视营销。 这一点和视频嵌入广告一样,只是没有采用广告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比较柔和的方式,融入到故事本身的叙事风格中,让观众能够接受企业品牌巧妙。 由于微电影的时间限制旅游微电影的作用,微电影以情节取胜,有点类似于商业大片,企业可以轻松自然地将品牌信息融入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的“事与情”实现升华”,突出表现或引起关注和情感共鸣等。
其次,微电影不同于网络视频。 他们更商业化,更倾向于专业的影视制作。 微电影必须是故事旅游微电影的作用,不一定是品牌故事,但主要是品牌故事,背后必须有商业驱动,必须专业制作,必须能够提供与商业片相同的视觉和情感享受。
最后,微电影和微博同义。 微博依靠100多个文字、图片等有限的信息支撑起舆论平台,而微电影想要在短短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打动观众、吸引眼球。 与观众的情绪产生共鸣。 用户看完一部微电影后,愿意转发、评论、分享,甚至寻找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品牌,例如大众银行制作的环岛游长者微电影。 好的微电影触发用户采取相应的行动才是核心,而不是公司自言自语。
微电影之所以火爆,是因为中国广告业发达,观众传播越来越依赖网络渠道。 同时,也是广告主对广告效果的追求,尤其是在投资收益比方面,对微电影情有独钟。 微电影营销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更具吸引力。 微电影的内容大家可能只是因为对内容的好奇而去播放和欣赏,但是普通的企业广告片是无法吸引无关受众的注意力的。
2.更具亲和力。 普通的企业宣传片纯粹是出于自我宣传的目的,容易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而企业微电影的情节和内容更容易让人接受。
3. 更显眼。 情节赋予了企业微电影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与千篇一律的企业宣传片相比,企业微电影可以包含更丰富的创意元素。
4、传播力更强。 好的微电影作品能将企业品牌融入故事情节,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观众参与的深度更有利于传播。
“今晚,陪我兜风吧!” 桂纶镁在微电影《爱的冲动》中清纯俏皮的表情让人过目不忘。 名爵品牌广告公司制定了全新名爵3的整个上市传播策略,紧紧围绕“爱的冲动”这一主题。 不仅邀请了亚洲人气偶像潮汕人和桂纶镁担任代言人,还邀请了知名导演张恒泰拍摄了MG3电视广告和微电影。 此外,科鲁兹去年以《老男孩》为代表的《青春十一度》系列电影在网络上的点击量已过亿; “谢谢”的深情表达。 这个故事围绕父子、父女展开,写出了70后、80后与父亲之间难以言表的爱情。 片尾和主题曲中,雪佛兰科鲁兹标志和“未来为我而来”几个字出现,没有一丝做作,自然过渡,却深入人心,企业品牌在故事情节中得到升华。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反映旅游和美景的微电影。 旅游也是一个时尚产业,就像IT、电子产品、手机、汽车等“亲民”的热门产业一样,旅游确实需要营销创新。 现在很多景区也想拍微电影,但旅游营销创新并不是拍电影那么简单。 旅游企业首先要深挖产品背后的故事? 寻找能有效衔接自身旅游产品和品牌故事的好剧本。 好的剧本可以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是提炼本质。 每部微电影的背后,更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产品的受众是谁,他们有怎样的体验,他们记忆中最深的触动来自哪里? 当产品本身的属性回归到用户身上时,就能找到很多共鸣点。 最后,找一个专业的团队去做专业的事情,比如策划、制作拍摄、传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