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任正非理想是吃上一个白面馒头,你要学不要吗

2022-11-28栏目:生活
导语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和他人筹集了21000元,在深圳湾畔杂草丛生的两间“简易房”里,创办了华为。任正非目光长久,做代理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要做华为自己的产品。从这方面来说,

01.

高中三年,任正非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个白面粉做的馒头。有一次,一个好人家的同学给了他半个馒头。任正非舍不得一下子吃光。他每次都咬一口放在口袋里。他吃了两天。

对于不愁吃穿的孩子来说,难以想象吃一个馒头是这么幸福的事情。但对于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来说,温饱是家里的头等大事,白面馒头只能是奢望。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老师。按理说老师的待遇应该不错。然而,在 50 年代的中国,社会物质的匮乏让所有生活在底层的人都过得很艰难。

任正非的父母有七个孩子。一家九口的生计,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不让孩子饿死,家里实行“分餐制”,家长总是把自己的饭多给孩子。到了交学费的时候,哪怕只有两三块钱,妈妈也很着急。每次,她都要向几家公司借钱,才勉强凑够钱渡过难关。

任正非的童年如此清贫,令人心酸。但是,不管生活有多苦,父母都想方设法坚持让任正非读书。19岁那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大学期间,任家被卷入了文革的风波之中,这是由于父亲年轻时的经历造成的。任的父亲曾在国民党412厂工作。他经常私下组织座谈会,表达爱国情怀,宣传抗日战争。这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打算逮捕他。为了避免被追杀,任父选择了在贵州定居,拿起教鞭,当了一名教师。

也正是这段在国民党工作的经历,让任父在文革期间被关进监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肉体折磨。任正非放学回来看望父亲。他的父母怕他受到牵连,让他第二天就回学校上学。临行前,父亲送给他一双旧皮鞋,对他说:“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也要学,不要随波逐流。”

任正非牢记父亲的教诲。回校后,他刻苦学习,自学完大学课程,自学了三门外语,熟悉了《毛泽东选集》。在经历了“文革”时期的生活磨难,目睹了家庭的屈辱之后,任正非逐渐成长起来。

02.

1967年大学毕业后,任正非选择参军,成为令人艳羡的解放军战士。任正非很聪明。他在部队做出多项科技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得到领导和战友的认可。然而,由于他的父亲,他从未获得过这个奖项。失去的和得到的都是桑榆,让他磨练了不被惊吓的心态。任正非说:“习惯了没有奖项的平静生活,也养成了今天不为荣誉而战的心理素质。”

军旅生涯影响了任正非的性格和处事风格。行事雷厉风行,说话直接,脾气暴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低调生活,心狠手辣。他在管理华为的时候,也能看出军队的烙印。在华为军事化管理初期,曾经有唱军歌的传统。

在部队度过了14年之后,1982年,38岁的任正非为了能够陪伴家人,决定换工作。任正非跳槽,到深圳最好的公司之一南油集团工作。此时,任正非的第一任妻子孟军已经是南油集团的高管。孟军是四川省领导的女儿。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任平,女儿孟晚舟。

此时的任正非胸怀大志,想着大展拳脚,干一番大事业。但出乎意料的是,任正非仍然保持军人办事风格,并不适合强调灵活性和应变性的商品经济活动。他在生意上被骗了200万元。当年的200万元是个天文数字,任正非只能引咎辞职。

而此时,任正非和孟军的感情生活也走到了尽头。任正非后来感叹人生无常,爱情难测。年少时,他热血沸腾,却在情场上失意。功成名就之后,他的爱人早已不在。

情场失意,事业滑铁卢,但这些都没有打败任正非这个硬汉。遭遇中年危机的任正非并没有被挫折吓倒。而是重整旗鼓,走上了创业办实事的道路。

03.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等人集资2.1万元,在深圳湾边两栋杂草丛生的“简陋房子”里创办了华为。没有人能想象,这样一家小公司,未来会走向世界,成为通信制造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当初,华为靠代理HAX交换机赚到第一桶金。任正非眼光长远。毕竟做代理不是长久之计。他要做华为自己的产品。只有做好自己的产品,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任正非成立研发团队,任命华中科技大学硕士郑宝勇为研发组组长。经过潜心研发,HJD48交换机正式推向市场。一年时间,华为实现了1亿元的销售额,员工人数也从1人增加到100人。

任正非意气风发,积极进取,有为民族工业独立而战的豪情。从代理产品到自主研发,企业将失去眼前利益。同样,当华为研发的局端交换机不适应时代发展,刚推出就面临没有市场的尴尬局面时,任正非也没有执着于眼前利益。他背水一战,将剩余的资金和人员全部投入到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中。

任正非是个有狼性的人。能敏锐地感知商机,反应速度快,能果断决策,把握机遇,执行力强。正是他那如狼似虎的精神,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顶住了压力。虽然过程艰难,但结果是好的。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低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的口才非常好。创业初期,华为只是一个破旧的大厂,一边是办公室,堆放着各种设备,另一边搭着一张简陋的床。在狼性精神的指引下,在他过人的口才的鼓舞下,任正非让员工们相信,他们所从事的是一份很有前途的事业。员工经常不眠不休地工作,精神抖擞。他说了一句很有煽动性的一句话:让员工以后买房选择阳台大、朝南的房子,以后可以用来分摊钱。

04.

任正非在通信制造业崭露头角,但也面临不少竞争对手。当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低调生活,中国通信行业出现了“七国八制”的乱局——美国朗讯、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加拿大北电、法国阿尔卡特、NEC和日本富士通。

当时,外资企业在技术、科研实力、财力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华为是如何一步步打败这些竞争对手的?任正非年轻时读的《毛泽东选集》起了作用。他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瞄准了国外企业看不上的农村市场。他踏踏实实地工作,逐渐赢得了城市的份额。

华为非常重视售后服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任正非说:“我们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公司的一切行为都以客户满意为评价标准。” 无论是荒凉的沙漠,还是荒芜的高原,只要客户有需要,华为员工无论白天黑夜,总能快速解决问题。

在与国外竞争的同时,国内的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中国的情况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大支柱,简称“大中国”。由于体制问题,巨龙和大唐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败,只剩下中兴和华为参与竞争。两家公司同处深圳,企业文化惊人地相似。他们有着同一个振兴中华的梦想,有着相同的市场定位,有着最直接的共同点——生产相似的产品。

1998年,两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告上法庭,各自起诉对方,均获得了相应的赔偿。十年后的今天看,中兴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这恐怕与两家公司的领导不无关系。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具有传统文化人的儒雅气质,一向钟爱“中庸”的谦和平和之风。

05.

华为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便开始四处征战。进入俄罗斯市场,进军非洲和拉美,携手英国电信,开拓荷兰和德国市场,最终进入美国。

美国无疑是世界第一科技强国,也是外国企业最难进入的市场。任正非采取“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分解”的战略方针。2002年,华为在德州成立子公司。不可避免地,华为将与“地头蛇”展开一场殊死的决斗。

在美国电信市场,思科系统公司是最著名和最有实力的公司。华为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含量可与思科产品相媲美,但价格比思科产品低20%。今年,华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0%,这让思科如坐针毡。

思科的竞争方式是起诉华为,声称华为侵犯了思科的各项知识产权。古语有云:“是福不是祸,是躲不开的祸”。任正非明白,思科关心的不是薪酬,而是彻底遏制华为品牌力在美国市场的持续增长。他给出了最高的训诫:“敢战则平,输一点则胜”。

不出所料,第一次交锋,华为败下阵来。任正非没有自暴自弃,换了公关公司和律师事务所。2003年3月17日,华为回到法庭,与思科打成平手。2004年下半年之后,双方正式签订和解协议。

这场华为与思科的较量被称为“世纪官司”。从表面上看,思科和华为没有输赢。事实上,华为是战略意义上的赢家。华为不仅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升。这场“世纪大案”也证明了任正非强调研发的决定是正确的。此后,华为巩固了产品研发的核心地位,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15%用于研发。

华为从未停止研发。从通信到企业网,从云计算到手机,华为一直紧跟市场步伐,打造核心竞争力。这一切都离不开任正非的领导。任正非不仅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还引进了西方的管理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管理中,打造软实力。

他说:“华为是从一个公司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外部资源没有美国丰富,发展靠的是感觉,缺乏理性、科学和规律。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美国的经验和方法。借用一个外部大脑。”

06.

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指明方向,还要学会管理。在这方面,任正非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以鲜明的个性和非凡的智慧,带领华为在国内外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他并不沉迷于掌声和鲜花。

任正非虽然以言出必行、雷厉风行着称,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任正非为人低调、严谨,非常亲民。有一次,华为的几位基层干部觉得出差报销不方便,就在电梯里抱怨财务管理不健全。上到7楼,迎面遇到了任正非。他们的声音并不算小,任正非恰好听到了。几个小干部很害怕,总担心被骂。没想到,半个月后,公司重新建立了财务系统。原来,任正非是听了他们的“吐槽”,改善了金融体系。基层干部为任正非的大手笔、大手笔点赞。

任正非本可以享受奢华的生活,却过着非常简朴、平凡的生活。衣着邋遢;外出没有司机或助手,连出差专用车都没有;在食堂自己拿盘子自己做饭……

正如《任正非传》所言:“任正非是一个低调张扬、谦虚而坚强的人。他以自己的人格、智慧和意志力,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创造了不朽的成就,也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任正非中年创业,早年的贫困生活和军旅生涯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服输的“狼性”精神,让华为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一颗闪亮的巨星。如今,76岁的任正非仍在岗位上工作。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友情链接: 常识百科 常识问答精选常识 常识经验
百度地图

Copyright © 2017 安全常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anquanchangshi.com 渝ICP备20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