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国民党退居台湾后的60万“荣民”老兵的历史

2022-12-02栏目:生活
导语

【号称“公民记者”洪素珠辱骂老荣民一事,近日引发台湾岛内舆论讨伐声浪。所谓“老荣民”指的是,1949年前后随蒋氏政权到台的军人,原以为“三年反攻”即可与母亲、与新婚的妻子团聚

【所谓“公民记者”洪素珠辱骂退伍军人事件,近日在台湾引发舆论批评浪潮。所谓“老退伍军人”,是指1949年前后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的军人,他们本以为“三年反攻”后可以与母亲、新婚妻子团聚,却在“三年反攻”中失散。 40年的漫长等待。; 他们在军营里不准结婚,当了半辈子就很难成家,很多人一辈子都是一个人过。台湾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却被社会歧视和遗忘……作者何树斌在文章《

1949年1月27日,腊月二十八。太平船从上海黄浦港起航,载着近千名旅客和数百吨物资,驶向台湾基隆港。船上载满了乘客,带着混乱的痛苦,开始了这段艰难的航行。傍晚23时45分,太平舰在舟山群岛附近行驶时,突然与迎面而来的建远舰相撞。半小时后,太平船在冰冷的海水中沉没,船上仅剩36人幸存。

《和平之轮》剧照

在大时代的波涛汹涌中,很少有人会关注这艘小船的命运。失去了民心和根基的国民党,根本无立足之地。在1949年两百万人退守台湾的过程中,太平船惨案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在每一个重要的港口,都在日复一日地发生着太平天轮般的生死分离——千家万户就这样在历史的转折点分离,一旦放手,便是一生。

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无论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如蝼蚁一般的士兵,都是不由自主或不由自主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小地方。而更多的是操着当地方言的普通人,他们被这股潮流所裹挟,以1949年为分界点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1949年,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政府率领200万残党和难民逃往台湾。” 著名中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将其记载在史书上。无论他们喜欢与否,这 200 万人都被贴上了失败者的烙印。败将,何敢言?隐忍与痛苦,屈辱与反省,种种情绪在这一刻种下,任由历史的风雨随着时间的流逝滋润滋长。

两百万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无论来自何方,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情感,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承受离乡之痛。在这个小岛上,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外来者”,以区别于六百万“原住民”。

小岛上的故事以两百万人和六百万人为主题有了新的开始。六十年后,当1949年的老一辈“局外人”即将死去时,他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却有着与父辈、祖辈截然不同的视角。他们在这个小岛上长大,与这个小岛的命运同甘共苦。他们既是外来者,又是原住民。他们继承了父母和祖父母的乡愁,也孕育了台湾的自我归属感。60年后,异乡仿佛成了故乡。

要了解今天的台湾,还得从1949年说起,这里面有太多的历史基因。这就是台湾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台湾为什么是台湾的结合点。只有当这些“败将”的命运不被视为微不足道的过去,而是关乎未来的现实时,他们才不会成为历史的孤独弃儿,而都是中国人,一个活在大千世界中的民族。分离的转折点。只有正视这群人的命运,历史留下的创伤才能逐渐愈合,痛苦的分离才能重逢。

60万个“情人节”

国军撤出大陈岛

1960年5月9日,国民党迁台后的第一个重大基建工程——华中东西横贯公路开工典礼举行。“行政院院长”陈诚、“退休委员会委员长”蒋经国出席。

这条路穿过台湾陡峭高耸的中央山脉。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动员1万多名“老干部”当工人开路,300多名“老干部”因工程难度大伤亡。

华中东西横贯公路的功能是连接台湾东西部,以加快东部的发展。不过,对于当时的台湾当局来说,兴建这条耗资巨大、劳动强度大的公路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容纳大量退伍军人。

1950年起,原随国民党来台的60万军人,在台湾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国民党到台湾后的生活,逐渐被省内年轻新兵所取代。大批士兵离开了军队。他们在台湾没有亲人,也没有技能。离开军队后,他们将如何生活?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54年11月成立了“退役官兵指导委员会”,简称“退役辅助委员会”,以容纳和指导这些退役军人转业。当初,“退休会”理事由台湾省“会长”闫家干兼任,副理事长为蒋经国。

指代退伍军人的“名誉市民”概念由此而生,全称“名誉市民”。

蒋经国上任“退老会”不到半年,先后成立屏东爱寮农场、嘉义打埔农场、宜兰三星农场、花莲寿丰农场、彰化二水农场等,“人”种水果和其他一些农业产品,以便他们能够养活自己。其后屏东、花莲、台南、新竹等地相继兴建“退伍军人之家”,收容那些年迈的“紫罗兰”。

1956年6月6日,在蒋经国的推动下,台北“荣总医院”动工兴建,三年后投入使用。这里也成为不少国民党高层人物的病房。蒋经国遗孀蒋方良病重时,宋楚瑜前去探望“荣总”。

国民党到台湾后的生活

台北荣民总医院

修建华中地区东西向的高速公路,是蒋经国在“退老会”干的一件大事。开工前,蒋经国带着“荣民哥”进山勘察。施工过程中,蒋经国多次到工地为“荣民哥”加油。

公路建成后,大批“情人”在山区公路沿线扎根。一位“情人”说:“第一批上山的人,只有农场给我们的两百元左右。十棵果树树苗,谁能预知未来?最初几年,种下的果树没有收获,我们只好在地里种菜。” 后来,这一带成功种植了台湾以前没有的温带水果和高山蔬菜,改写了台湾的农业历史,未来这条路和旁边美丽的森林和果园将成为台湾重要的旅游带。

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回家”成为“贵人”的共同心声。1949年他们从大陆各地来台后,时时思念故乡的亲人。但由于两岸敌对不断,“退伍军人”回家更是难上加难。

国民党元老于友仁的悲情歌曲《看内地》,正是“贵人”心情的真实写照。他写道:“把我葬在高山上,再看大陆。大陆看不见,我只能痛哭!”

1987年,“情人”集体上街游行上访,要求当局允许他们回大陆探亲。“情人”胸前的牌匾上写着“乡愁”。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回答说:“我离家快40年了,我不想死在外面,我要回家!”

在如此强大的压力下,1987年11月,蒋经国正式宣布:“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允许退伍军人探亲”。两岸同胞长达数十年的隔绝终于被打破。当年12月,第一批“退伍军人”踏上了返乡之路。台湾红十字会为这次“老少回归”准备了10万份表格。“他们抓住了一切。

当时的“贵人”会清楚地记得,蒋介石曾多次向他们承诺:“我会带你回去”。在幻想“反攻大陆”的岁月里,每个士兵都领到一张“战地证”。台军告诉他们,等大陆“光复”后,每个人都可以凭这张“战时授地证”领到一块土地。进入蒋经国时代,“反攻大陆”正式成为历史,“情人”们用这张“战时批地证”换来了10万多元台币的补贴。

一些回乡探亲的“暴民”娶回了“内地新娘”。由于当兵时待遇微薄、婚配严格,加上退伍后与台湾人的“语言不通”,许多“老兵”老了还是光棍。“情人”刘嘉欣就是这样的“老光棍”之一。1949年,国民党败军路过山东。21岁的刘嘉欣“迷迷糊糊”当了兵。1982年,服役34年后,他终于从军队退役,入住台北“大自养老院”。这是为老“退伍军人”准备的集体宿舍。“这样的地方。

1988年,刘嘉欣回过一次山东老家,当时母亲已经去世。刘嘉欣用仅有的积蓄为父母建坟,为家乡架桥。去台湾继续做他的老光棍。

然而,就在刘嘉欣为自己的未婚生活“认命”时,一位比他小35岁的“内地新娘”走进了他的生活,于是在刘嘉欣年近80岁的时候,第一次,他有过自己的婚姻。“家庭”。从1949年到现在,60年过去了,如今仅在“大自退”,“情人”的人数就从顶峰时的几千人减少到800多人,而且大部分都在80岁以上老的。每当一位老“老手”去世,“大自养老院”就会多出一间房间。面对无情的时间,“情人节”特殊历史所营造的“台湾风景”正在逐渐消失。

军事军事村:竹篱笆的世界

在台湾,“外省人”是一个具有特殊政治含义的名词。指日本投降后,大陆各省人陆续来到台湾。据历史统计,从1945年到1953年,共有超过120万外省人来台,其中撤军超过60万。此外,还有党政干部、学术专家、一般公务员、舆论代表、学生和普通民众等,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军人、公职人员和教育人员及其家属。从来源来看,中国大陆所有省份都有,其中福建(14万)、浙江(11万)、江苏(9万)、广东(9万)、山东(9万)人数最多,约有53万人,超过60%的人口迁往台湾。这大部分与沿海地区的生活便利有关,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政府有计划的撤退,比如青岛和上海。

基隆和高雄这两个口岸,是大多数“外地人”踏上台湾的第一站。50年代,为解决中下层“外地人”的住房问题,国民政府开始在各地大量兴建“眷村”。早期的眷村大多位于城郊,使用的是日据时期遗留下来的日式房屋。从数量上看,台北县、桃园县、高雄县、台中县市、军事基地附近是军属村等省份集中分布的地区。

今天的基隆港

起初,“外来者”在党政军中的主导地位代表着强大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在相当程度上挤压了部分台湾人的发展。眷属村的建设,让省外成为文化圈,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障碍。再加上语言不通,外省人无法与当地居民顺畅交流。路人的心态让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认真融入当地社会。民族矛盾后来成为台湾非常棘手的问题。

还有,“外省人”中包括了大批大陆精英,带动了台湾的发展。台湾的土地改革和随后的经济建设,有赖于台湾技术官僚的专业精神和努力。许多大陆企业或产业迁往台湾继续发展,也为台湾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化上,大批知名人士赴台国民党到台湾后的生活,不仅加深和丰富了台湾的文化内涵,而且大批知识分子凭借​​政治统治的优势,对台湾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使得台湾重新回归中华文化。

参考资料: 桶法:“1949 年的大撤退”

Lawrenceglow解读:

原公司的一位台湾人说,台湾人和外省人的矛盾真的很严重。本省有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招外省人。他外省人的后代只能去外资,然后出国打工。他们都住在大陆。虽然他认为台湾政府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服务意识好,但他还是说,台湾的城市跟上海相比,属于三四线城市,因为房子都是20年前的,太旧了。我特别认同大中国的概念,一碰到钓鱼岛就说,中国什么时候能打败日本?



友情链接: 常识百科 常识问答精选常识 常识经验
百度地图

Copyright © 2017 安全常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anquanchangshi.com 渝ICP备20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