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大
11月18日至11月20日,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财务与会计专业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组作为主办单位,
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财会专业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组、国际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研究项目组为主办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会议承办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为会议协办单位,《会计研究》杂志社和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会议支持单位,第六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顺利上线召开。由于疫情防控,
本次年会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国家需求,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讨目标方向,内容聚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和金融。思路和研究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会计研究全过程的方方面面。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会计、审计与财务问题研究”。来自全球 300 多所大学的作者共提交了 208 篇文章。年会组委会从优秀论文中评选出41篇论文作大会报告,最终评选出本届大会优秀论文10篇。在为期两天的年会中,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近百所高校会计领域专家, 上海财经大学,
19日上午山财经mba培训,在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唐雪松教授的主持下,年会开幕式在网上隆重举行。教授们分别致欢迎词。
马永强教授首先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介绍西南财经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新时代高等金融教育创新发展之路,着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引领新财经、打造新金融教育战略实践优点。目前,我校经济与商学、通识社会科学、工科学科均进入ESI世界前1%。会计学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2019年,正式获得AACSB商业和会计双认证。学校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专业化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数字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转型升级,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的大学教育理念。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学校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专业化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数字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转型升级,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的大学教育理念。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学校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专业化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数字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转型升级,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的大学教育理念。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专业化和跨学科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数字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转型升级,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的大学教育理念。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专业化和跨学科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数字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转型升级,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的大学教育理念。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并突破门槛。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并突破门槛。2018年率先开设大数据分析方向的会计专业实验班,2020年、2019年将财会三大专业全面融入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实现综合学院人才培养转型。
年会理事会主席吴士农教授代表中国财会学术年会理事会对参加本次年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审计与财务问题研究,其中囊括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动向,期待各位学者的真知灼见,华山辩论,相互启迪,团结奋进,百家争鸣。
中国财会学术年会理事会秘书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朝鹏教授公布了本届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并宣布了两项重要课题获批由年会理事会。
年会理事会主席,厦门大学吴士农教授、南京大学陈东华教授、重庆大学辛清泉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唐雪松教授、重庆大学李灿教授堪萨斯分别作了主旨演讲。《管理世界》韩斌先生、《会计研究》刘国强先生、《南开管理评论》程新生教授、《金融科学》廖忠新先生等经济管理著名期刊杂志发表演讲编辑论坛。
19日下午和20日全天,18场线上分论坛同步举行。为保证本次大会的入选论文和讨论质量,本届年会理事会对收到的论文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审核,最终录用41篇论文进行报告交流,涵盖企业创新、数字化转型、宏观政策等领域以及体制改革、公司治理、公司债券、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税制改革、分析师、气候与风险、金融风险、ESG等诸多领域。参会论文作者围绕会议主题,在各自主题的分会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与论文审稿人和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学术交流和深入交流。每一个分会场都火花四射。
一、主题演讲:
聚焦学科前沿,助力经济发展
厦门大学吴世农教授发表题为“企业负债管理与债务危机预警研究——基于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视角”的主旨报告,党委副书记杨丹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吴世农教授主要从企业债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债务危机影响因素、债务危机预警研究、后续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首先展示了近年来债务违约数量和行业分布变化的统计分析,然后结合房地产企业的案例,他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企业债务的金融政策及其动态调整过程。其次,他强调了现金流量信息等财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信息在预测企业破产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进一步分享了如何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拓展到产品开发中。
南京大学陈东华教授发表题为“中国独立公司治理知识体系探索”的主旨演讲,由中国财会年会理事会秘书长、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鹏教授主持管理学院。陈东华教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式关系结构中嵌入激励契约的效率和中国特色关系结构中嵌入控制权的分配。然后,他根据前人的理论分析,市场是受社会影响的,东西方的社会性质不一样,并基于以上两点,他指出,社会科学应该属于本土知识。因此,构建我国独立公司治理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陈东华教授指出山财经mba培训,中国独立的公司治理知识体系应结合中国公司治理的实际问题和塑造中国公司治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庆大学辛清泉教授发表了题为“R&D Information Disclosure”的主旨演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大三讲座教授黄蓉主持。辛清泉教授从R&D本身的特点、R&D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特点、我国R&D的宏观背景、现有R&D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R&D信息披露的中国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他强调,鉴于研发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制度背景下研发信息披露的激励和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唐雪松教授发表了题为“科技创新环境与科技创新价值系列指数”的主旨演讲,由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金庆禄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唐雪松教授从学术界和实践的双重需求出发,介绍了其团队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和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价值指标体系研究方面的初步工作成果。前者包含7个维度54个指标,后者包含5个维度18个指标。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内涵定量评价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环境和企业科技创新价值。唐教授充分利用丰富的图表将相关数据可视化,对科技创新研究很有启发。
堪萨斯大学商学院李陈教授发表了题为“How to Craft a Research Paper and Go through a review Process”的主题演讲。陈莉教授分享了她多年来做研究、审稿、回复期刊意见的经验和感悟,分析了审计领域学术文章的写作结构,强调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其中,李教授着重讲解了引言部分和假设推导部分的写作技巧,并详细讲解了其背后的写作逻辑,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2. 期刊编辑论坛:
立足期刊品质,赋能学科创新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马永强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的期刊编辑座谈会。《财经》编辑部主任廖忠信先生参加座谈。四位主编分享了各自期刊杂志的特色和最新动态,并表示将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为原创成果的产生和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
韩斌表示,未来,《管理世界》杂志将聚焦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公司治理制度创新、重要政策评价与有效性、财务会计实务创新等领域。此外,杂志还将通过优化栏目设置、审稿流程和周期,优化编辑团队和外审专家库,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助力学科发展。
程新生介绍了科研选题的基本规律,体现在选题的创新、内容和方法的新颖、对理论和实践的启发和贡献。程先生强调,评价一项研究的好坏,应从情境性、重要性、前沿性、交叉性等方面来衡量。《南开管理评论》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刘国强指出,当今时代会计理论的创新发展又迎来了一次重大机遇,具体体现在《会计研究》出版工作中,体现在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金融和会计改革,以及与金融相关的会计。提问,强调务实与务虚相结合,专业与大众化的平衡,思想与规范方面的协调,讲好故事与好论证的平衡。
廖忠信分享了他对编辑团队建设的感悟,让作者、读者、学者对《金融科学》期刊及相关编辑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大家更好地转化学术成果。廖忠信强调,编辑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一是坚守政治学术前沿阵地;第二,把工匠精神和牺牲精神贯穿于文章的每一个环节;第三,要有个人的远见和研究能力。
三、分会场:
令人兴奋的学术,辉煌
18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分论坛主席,41位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他们对每篇论文的选题、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建议。18个分会场,专家学者学术精彩纷呈,发言踊跃,报告点评精彩纷呈。不少观众在线收听并与嘉宾互动。
11月19日下午1-6点的分论坛主持人为:金清禄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李光中教授(中山大学)、张继勋教授(南开大学)、梁教授尚坤(中央财经大学)、黄蓉教授(复旦大学)、白云霞教授(同济大学)。
11月20日上午7-12点分论坛的主持人是:李艳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陈军教授(浙江大学)、李庆元教授(武汉大学)、王艳艳教授(厦门大学),王延超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蔡春教授(西南财经大学)。
11月20日下午13-18点分论坛的主持人是:张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齐宝磊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关考磊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冯旭南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刘令兵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卢东教授(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财会学术年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来自全国财会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就财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思想碰撞。热情高涨、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了与会专家学者卓越的学术素质、开阔的视野、深刻的认知、独特的选题、巧妙的研究设计、细致的理论分析和严谨的实证分析。、会计、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反映了我国的大势所趋 会计领域的研究扎根本土,注重创新。本届年会为我国广大会计学者提供了交流优质学术思想、分享独到见解的广阔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财会的研究、应用和国际学术交流。理论发展意义重大、价值巨大。
11月18日晚,本届财会学术年会理事会召开线上会议,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和年会规则的汇报,决定第7届中国财会2023年财会学术年会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